设为首页         

资讯内容 Content

ESC热评丨董颖雪教授:降低心房起搏比例并不能减少房颤发生—来自DANPACE Ⅱ研究的结果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辑:国际循环网 时间:2023/9/14 16:05:30    加入收藏
 关键字:房颤 

编者按:北京时间8月28日,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3)上公布了DANPACE Ⅱ研究的最新结果。研究阐释了对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减少心房起搏降低低限频率并不能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本刊特邀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董颖雪教授深入解读。

 

房颤常见于病窦患者,因病窦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大约有40%可检出房颤,其中,约24-68%的房颤是在植入起搏器后被检出。既往试验证明起搏模式包括房室同步、改善室内同步性、防止房室传导时间过长可以减少房颤发生率。因此,目前指南推荐减少不必要的心室起搏以及避免过长的AV间期。不同起搏算法包括超速心房起搏来预防房颤等,这些算法的有效性尚无大样本随机对照实验证明,况且超速心房起搏可能引起患者的不适及加速能源耗竭,故尚未广泛应用。

 

既往研究发现,在病窦患者中,心房起搏比例升高与房颤发生有关,但尚未在随机对照实验中验证这一关联,因此,该研究是第一个验证最小化心房起搏与降低房颤发作是否有相关性的临床实验。

 

研究方法

 

DANPACE II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539名存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以1:1比例随机分配至实验组(DDD起搏器,低限频率40次/分,RR功能关闭),对照组(DDDR起搏器,低限频率60次/分,RR功能开启),两组心房起搏比例具有显著差异(图1)。

 

研究主要终点:2年内起搏器检测到房颤(发作时间>6分钟)。次要终点包括:2年内起搏器检测到房颤发作时间>6小时或24小时,持续性房颤,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血栓栓塞事件,全因死亡,12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图2)。

 

结果显示

 

DDD-40组主要终点发生率为46%(124/270),DDDR-60组46%(124/269),两组发生率相似(P=0.83)(图3)。

图3.主要终点

次要终点方面,与DDD-40相比,DDDR-60晕厥或晕厥前兆发生率更低:DDD-40组58/269(22%),DDDR-60组36/270(13%),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及6分钟步行试验均无统计学差异。

 

研究结论

 

对于存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减少心房起搏并不能减少房颤的发生率,将起搏器低限频率设置为40次/分并且关掉频率适应功能与晕厥或晕厥前兆发生有关。

 

总 结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发生房颤风险较高,随着起搏器植入率升高,并发症也随之升高,房颤是常见并发症之一。DANPACE Ⅱ验证了减少心房起搏比例并降低低限频率并不会降低房颤风险,反而增加晕厥及晕厥前兆风险。

 

笔者认为,房颤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包括肺静脉触发、心房纤维化、改变心房与窦房结功能障碍并存的电生理特性等。而改变心房起搏仅仅避免了心房起搏对这一单一环节的影响,但同时可能增加了房性早搏的出现几率,对其它促进房颤发生发展的机制没有影响。因此,结合目前多种为了验证不同起搏模式对房颤发生发展影响的研究都存在矛盾结果。

 

房颤的发生与发展是疾病进展的结果,心房结构和电生理特性的改变也是由于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包括内源性以及外源性因素。因而,预防房颤发生发展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近年来,心脏起搏电生理领域的专家们在预防房颤的发生发展中取得了重要进展,从最初的MOST研究、DAVID研究,到如今的DANPACE研究,都从不同角度深入剖析了起搏与房颤的相关性,为这一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致力于改善起搏患者的预后。

 

专家简介

 

董颖雪教授

博士生导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教研室副主任,心律失常二科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委员会起搏学组委员、基层心律失常与起搏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委员会心力衰竭器械治疗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委员会女医师联盟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女性健康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分会新媒体工作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心脏介入治疗培训基地导师。中国房颤中心联盟委员会委员。

陈莹

博士在读,师从董颖雪教授。发表国内核心期刊及 SCI论文数篇。研究方向:生理性起搏的临床研究

 
京ICP备15014970号-5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2008-2022 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